萬年橋,位于蘇州胥門外,被譽為“三吳第一橋”。如今,這座蘇州人熟知的地標性橋梁,正有一棵樹與其暗自較勁。這棵樹長在橋的縫隙里,不知不覺越長越大,越長越高,居然將橋上的石頭都頂了起來。這下,細心的市民發(fā)現(xiàn)后,打算幫萬年橋一把。
橋上這棵樹
長得不太對
打算幫萬年橋一把的,是沈蘭生,中國民族建筑學會會員。喜愛研究文史的他,常年關注古建保護。這次萬年橋上的這棵樹,就是他在日常走訪時發(fā)現(xiàn)的。
“昨天到橋附近參加一個活動,看到橋上長了棵樹,走近發(fā)現(xiàn),這樹長得不太對呀。”沈蘭生說。
沈蘭生所指的樹在萬年橋的西北角。只見橋外側的橋身上,有一棵樹沿著石條間的縫隙先是橫向生長,然后朝外側突然迸發(fā)出來,枝葉舒張如蓋。人從橋上看,這棵樹同橋堍邊綠化帶中的樹融成一片,難以發(fā)現(xiàn)其就長在橋上。
然而正因這棵樹長在橋上,且長勢較好,其橫向生長的主干部分將上方的兩塊條石頂了起來,導致條石同下方的石塊分離。同時,這棵樹還另有枝干沿著橋身上的縫隙向四處生長,并從石縫間竄了出來。
被指“古建殺手”
和橋較上勁
“這棵樹是構樹,果子有點像楊梅,因為生命力太強了,常常被稱為‘古建殺手’,如果不盡快處理,會對橋體造成更大傷害。”在平時走訪中,沈蘭生見過不少構樹對古建造成的破壞,因而呼吁盡快通過人工干預,保護好萬年橋。
沈蘭生所說的“古建殺手”構樹是什么樹?蘇州市林學會植物學專家王金虎介紹,構樹在蘇州地區(qū)是常見樹種,屬于鄉(xiāng)土樹。構樹對環(huán)境的要求不算很高,很容易生長,通過鳥類吞食果子等方式傳播,構樹種子若掉落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就會生長,且生長速度較快。同時,和其他不少樹木一樣,構樹的生命力很強,即便環(huán)境復雜,仍能沿著有土壤和空隙的地方生長。
該出手時就出手
勘查后從速處理
萬年橋橫跨環(huán)古城河,如今從橋上通行的人仍有不少,同時萬年橋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據《蘇州市志》,萬年橋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在知府汪德馨倡勸和巡撫徐士林支持下,費時2年建成,并在西堍建石牌坊,題額“三吳第一橋”。嘉慶二十五年(1820)、咸豐元年(1851)、同治元年(1862)曾三次大修。民國25年為利于車輛上下,改建西坡石級為斜坡,石牌坊同時拆除。民國28、29年又有兩次修理。1952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連續(xù)梁橋,寬6.8米,長43米,三孔,中孔跨度14.5米,兩側橋孔跨度各10米?,F(xiàn)為2004年重建的三孔石拱橋。
眼下,橋上的構樹顯然對橋體構成了威脅,不僅沈蘭生呼吁盡快處理,不少從橋上經過的行人看到這一幕,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對此,記者聯(lián)系上姑蘇區(qū)滄浪街道萬年社區(qū)相關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查看過記者所拍的現(xiàn)場照片后,當即同街道溝通,并明確將盡快組織人員到現(xiàn)場勘查,爭取盡快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