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凌欣煒)在蘇州,隨處可見的林蔭路,是城市里最靈動的綠色空間,記錄著城市綠色發(fā)展的“印記”,描繪著蘇州的幸福底色。昨天,由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主辦的“公眾最喜愛的林蔭路”評選結果揭曉,張家港市園林路、沙洲西路,常熟市富春江西路,太倉市南園路、縣府街,昆山市長江路,姑蘇區(qū)留園路、東大街等15條林蔭路入選。
參與此次評選的林蔭路,先是經蘇州各地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推薦,初選出30條。后經過網絡投票、綜合評審等環(huán)節(jié),選出了公眾最喜愛的15條林蔭路。其中,張家港市、太倉市、姑蘇區(qū)、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蘇州高新區(qū)均有2條入選,最長一條林蔭路約8000米,為蘇州高新區(qū)通滸路。
在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標準中,林蔭路指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車道。通俗的說法就是,人行道、自行車道上“蔭頭”比較大,幾乎曬不到太陽。據了解,蘇州行道樹樹種主要有懸鈴木、重陽木、香樟、銀杏、雪松、櫸樹、欒樹、櫻花等,每一條郁郁蔥蔥的林蔭大道都要歷經漫長歲月才能培育形成。
張家港市園林路的兩側人行道上種植了350株香樟行道樹,整條路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日間濃蔭蔽日,早晚雀聲喧鬧,形成林蔭道特色景觀。沙洲西路沿線行道樹為黃山欒樹,夏季開花滿樹金黃,兩側綠化景觀帶以喬木片林為主,配植香樟、馬褂木、櫻花等,與黃山欒樹形成呼應,從夏至冬,美不勝收。
常熟市富春江西路是一條能欣賞琴湖風光的大道,行道樹為法國梧桐,機非隔離帶種植的是七葉樹。樹冠相連構成林蔭大道,綠意盎然。
太倉市南園路因著名古典園林南園而得名,道路兩側種植的行道樹為垂柳,總計414株,樹齡約35年。如今這些垂柳已成參天大樹,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h府街是太倉市城區(qū)建設較早的一條東西向主干道,在204國道處與昆太路相通,行道樹法國梧桐種植時間已久,林蔭率達90%以上,是老城區(qū)的林蔭大道。
昆山市長江路林蔭樹主要為香樟,經過時間的沉淀,目前香樟樹的樹冠開展,長勢旺盛,形成的香樟綠廊與周邊城建風貌相協(xié)調,具有濃蔭滿城的歷史氣質。
吳江區(qū)公園路在繁茂的法國梧桐襯托下,回味綿長。路側的松陵公園、華嚴塔、垂虹斷橋等,更是吳江歷史悠久和獨特文化傳統(tǒng)的象征,承載著一代代松陵人的情感記憶。
吳中區(qū)向陽河路是一條集自然美景與文化底蘊于一身的特色道路。夏日里,兩旁郁郁蔥蔥的香樟樹為行人撐起綠蔭,清涼宜人。
相城區(qū)尊園路(澄虹路-西白蕩街)段,道路兩側以香樟作為行道樹,近交冠,結合樹池中四季草花,形成具有賞花特色的林蔭廊道景觀,體現了四季有花、夏有蔭、冬有綠的特點。
姑蘇區(qū)留園路位于蘇州古城區(qū)外西北部,因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在此路而得名。行道樹品種為香樟,樹木長勢茂盛,樹冠相連構成林蔭大道,全年綠意盎然、遮陽蔽日,為行人帶來清涼寧靜。東大街位于蘇州古城區(qū)內西南部,行道樹品種為重陽木和香樟,樹木長勢茂盛,樹冠相連構成林蔭大道,夏季綠意盎然、遮陽蔽日,為行人帶來清涼寧靜。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陽澄環(huán)路兩側香樟挺拔,間距八米,歲月雕琢下已成蔥郁綠蔭長廊,成為半島的綠色名片。七公里翠帶,自比斯特西側蜿蜒至重元寺前,漫步其間,盡享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交響。星龍街路寬約40米,懸鈴木為伴,綠意盎然。其樹勢茁壯,枝葉交疊,構筑起一條自然林蔭隧道,夏日里為行人撐起清涼之傘,免受驕陽侵擾。
蘇州高新區(qū)通滸路自2023年改造后,整體景觀得到了質的提升,在保留兩側大規(guī)格香樟行道樹的同時,側分帶新種植了櫸樹,是一條新舊林蔭融合的現代感景觀道。竹園路人行道樹種為香樟,機非帶兩側種植銀杏,中央隔離帶的花箱、機非帶端頭的花境和沿線點綴的口袋公園,進一步豐富了城區(qū)色彩,提升了街景品質。
一條條林蔭路如同綠色的項鏈,散布在街頭巷尾的口袋公園則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裝點著蘇州人的愜意生活,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當前雖然出伏了,但蘇州悶熱的桑拿天暫未離開。不妨吹著清風,到這些自帶“大自然牌空調”的林蔭路上citywalk,感受這座城市綿延千年的風雅和撲面而來的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