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乱亚洲乱妇18p_中文字幕制服综合第一页_欧美日韩国产在线精品特黄

蘇州都市網 熱門快訊便民頻道資訊中心房產頻道生活頻道汽車頻道家居頻道蘇州商業(yè)婚慶頻道蘇州旅游母嬰頻道
首頁 > 資訊中心 > 蘇州資訊 正文

架起百姓與立法議事的“連心橋”

字號: 2024-06-21 08:26 來源:
  推開昆山周市鎮(zhèn)珠涇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門,穿著紅馬甲的黨總支書記張英總是被社區(qū)志愿者、村民圍著。她笑臉盈盈,快言快語地和大家商量,怎么把停車變得更有序。“架起議

  推開昆山周市鎮(zhèn)珠涇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門,穿著紅馬甲的黨總支書記張英總是被社區(qū)志愿者、村民圍著。她笑臉盈盈,快言快語地和大家商量,怎么把停車變得更有序。“架起議事‘連心橋’,讓大家都參與進來,民主就在村里點點滴滴的小事里。”張英說。

  從2013年當選村主任,到2017年村書記村主任“一肩挑”,10余年來,張英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chuàng)新為起點,用更高標準謀劃鄉(xiāng)村振興藍圖、更實舉措厚植法治文化土壤、更強擔當推進基層融合善治。“一核十小”治理體系、“援法議事”平臺、基層立法信息聯絡站……一項項生動的城鄉(xiāng)融合實踐,一個個創(chuàng)新的開門議事形式,進一步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內涵,為昆山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示范提供了法治支撐的村級樣本。

  自治求解:收回被侵占30年的集體土地

  走在珠涇村運動公園的路上,岸青水美,綠樹成蔭,映照美好鄉(xiāng)村生活,也鐫刻文明氣韻,讓人流連忘返。

  “原來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廢品回收場垃圾成山、污水四溢,東南風一刮,數百米外的小區(qū)里都要捂鼻子。”張英回憶起2018年時的場景,13畝集體土地作為廢品堆場已被侵占30年之久,前期雖通過發(fā)放整改通知單、聯合執(zhí)法、斷水斷電等措施,但均未取得實質性成效。

  在張英看來,改變村容村貌,難的是打開村民的“心門”,為此村兩委著實下了一番“繡花”功夫。在村民代表大會上,張英主動與老黨員代表溝通統一意見,又向各位代表娓娓道來垃圾場帶來的環(huán)境影響和集體資產流失等后果,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理講明白,村民紛紛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并積極獻言獻策。

  “看問題不能只看眼下,要往長遠看,村民自治的熱情一下子就點燃起來。”張英說,眼看常規(guī)方式沒用,村民自己分頭動員,租了臺挖機擋住廢品堆場的運輸通道,還24小時輪流值班。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月,侵占集體土地的廢品堆場老板主動要求搬遷,并無償拆除2000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筑。

  啃下橫亙了30年的“硬骨頭”,一座體育運動公園濱水而生,環(huán)境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團跟進、群眾參與,為村里探索民主自治提供了一種解法。”張英說,廢品堆場清除積累了寶貴經驗,隨后村兩委又相繼對陸杏路4000多平方米的廢品回收廠房、橫長涇路2000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筑進行清除,現在都已被建成小游園和高標準農田。

  紅色黨建激發(fā)精氣神,基層民主打開新路徑。張英埋頭實干又抬頭看路,推進珠涇村構建起“一核引領、十小支撐”的鄉(xiāng)村治理體系,徹底扭轉2013年村民動遷以來,信訪矛盾糾紛多、應拆未拆農房多、侵占集體資產多等“五多”現象,繪就了一幅精彩的珠涇民生“小畫卷”。

  援法議事:解決35個“急難愁盼”問題

  “自從增加了停車位,子女回來得都比以前更勤快了。”近日,在珠涇村黃浦家園,村民黃好婆豎著大拇指點贊。

  原來,珠涇村運用“有事好商量”的協商民主創(chuàng)新探索,群策群力共同治理“停車難”的社區(qū)矛盾,還邀請黨員代表和村里有威望的、有公信力的村民代表,一同優(yōu)化新增停車位的布局方案,鞏固了人居環(huán)境治理成效。

  選好議題,是保證協商議事活動成效的前提。作為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召集人,張英健步如飛的身影,在珠涇村已經成了一道風景線。要么是走村入戶了解群眾所思所盼,要么是虛心向相關部門請教,她通過議題收集、討論、評價,精選了一批垃圾分類管理、土地征收管理、停車位改造等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其中“完善村規(guī)民約 樹立文明新風”的議題,在經過議事室成員集體討論后,報鎮(zhèn)政協批準,還被確定為協商的議題,讓群眾良好村風民風的愿景照進了現實。

  “雖然動遷后已經使‘村民’實現到‘居民’的成功轉型,但我們不能躺在以前的‘功勞簿’上,還要探索更多元、更精準的民主自治模式,進一步提升鄉(xiāng)村治理的活力。”張英說,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珠涇村打造以“家”為載體的多功能空間,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和美家事”調解室、法律援助站、“檢民同心”工作室、“百姓議事庭”等六大線上線下平臺,以特色“援法議事”載體拓寬民主協商議事渠道,在法治軌道上規(guī)范保障群眾自治活動,逐步形成“村務共商、事務共管、文明共創(chuàng)、難題共解”的村民自治新模式。

  如今,共治、自治、法治、德治與智治,在珠涇村開展得有聲有色,“援法議事”機制制定村規(guī)民約,解決非法侵占集體土地、小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小區(qū)停車困難、鄰里糾紛等問題35個,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不斷增強。

  樹立標桿:3年累計征詢13部法律草案

  “援法議事”是一顆種子,在珠涇村生根發(fā)芽,向上生長,日復一日,逐漸成為基層民主活力展示的一扇窗口。

  2020年7月,珠涇村被選為昆山22個立法信息聯絡站之一,為加強優(yōu)勢互補,張英依托珠涇村良好的群眾基礎和陣地資源,推動與海聯海立法信息聯絡站合作共建,推進基層立法工作專業(yè)化,建立立法建議和基層治理之間的“直通車”。

  “老百姓的期盼就是民主的大道理,要把法治金鑰匙真正遞給基層群眾。”張英說,聯絡站設立后,村里依托陣地資源,廣泛宣傳發(fā)動,讓代表走進來、群眾靠過來、聯絡站活起來,為村級建設獻好策、出好力。“聯絡站就設在黨群服務中心,居民隨時可以推門進來,把自己遇到的難事、煩心事講出來。”

  如今,走進珠涇村立法信息聯絡站,墻上一份份耀眼的成績單,生動詮釋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力度和溫度。3年多來,該聯絡站已累計征詢13部法律草案,歸納各類意見建議79條,被立法研究采納7條。在張英的帶領下,珠涇村先后獲評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特色社區(qū)先進單位、昆山市高質量發(fā)展突出貢獻獎等榮譽,她也被授予蘇州市“千名領先”村(社區(qū))書記、蘇州市鄉(xiāng)村振興帶頭人、昆山市最美社區(qū)工作者、昆山市“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昆山市人大代表的張英,在繁重的村委工作之余,還積極履職關注民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近年來,她提交的“二次醫(yī)保減輕重病家庭負擔”和“節(jié)假日免費開放公共車位”等建議,分別被周市鎮(zhèn)和昆山市采納,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從和諧宜居鄉(xiāng)村建設,到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陣地,放眼珠涇村,一幅以民主與法治為亮麗底色的基層治理圖景,正展現著勃勃生機。

焦點圖片

最新娛樂

焦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