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乱亚洲乱妇18p_中文字幕制服综合第一页_欧美日韩国产在线精品特黄

蘇州都市網 熱門快訊便民頻道資訊中心房產頻道生活頻道汽車頻道家居頻道蘇州商業(yè)婚慶頻道蘇州旅游母嬰頻道
首頁 > 資訊中心 > 蘇州資訊 正文

蘇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進展 喜迎新客 去年增7種鳥類記錄

字號: 2025-02-11 09:10 來源:
  本報訊(記者凌欣煒)新年伊始,蘇州鳥類調查就傳來了好消息。據江蘇太湖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定位觀測研究站調查統(tǒng)計,2024年共記錄到341種鳥類,較2023年增加20種,創(chuàng)歷史新高,這一成果

  本報訊(記者凌欣煒)新年伊始,蘇州鳥類調查就傳來了好消息。據江蘇太湖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定位觀測研究站調查統(tǒng)計,2024年共記錄到341種鳥類,較2023年增加20種,創(chuàng)歷史新高,這一成果標志著蘇州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取得新進展。

  此次觀測到的鳥類中,有7種為蘇州市鳥類新記錄,分別是白枕鶴、黑喉潛鳥、斑胸濱鷸、小黃腳鷸、庫頁島柳鶯、黑叉尾海燕、灰背鷗。此外,在341種鳥類中,有11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些重點保護鳥類現身蘇州多地,如中華秋沙鴨現身張家港沿江濕地;青頭潛鴨在太湖三山島、太湖湖濱、同里、東太湖、章灣蕩、虎丘、陽澄湖等多處濕地公園均有記錄;東方白鸛出現在張家港沿江、常熟鐵黃沙、東太湖濕地公園等地;黑鸛、白鶴在東太湖濕地公園被記錄;白頭鶴在太湖綠洲濕地公園被發(fā)現;黑臉琵鷺在張家港沿江、常熟鐵黃沙、東太湖濕地公園、太湖綠洲濕地公園均有蹤跡;黑嘴鷗在東太湖濕地公園、同里濕地公園被觀測到;黃胸鹀在天福濕地公園、震澤濕地公園、錦溪濕地公園、章灣蕩濕地公園、西廬濕地公園等地均有記錄。尤為引人關注的是,一只佩戴了衛(wèi)星跟蹤器的卷羽鵜鶘在蘇州太湖水域短暫逗留,活動范圍幾乎覆蓋吳中和吳江的整個東太湖。

  7種新記錄鳥類的發(fā)現過程也充滿意外與驚喜。2024年2月9日,鳥友Dr.Loony(網名)在橫涇太湖附近尋找烏鴉群時,意外發(fā)現一只白枕鶴,這是該物種首次在蘇州被記錄。白枕鶴主要在黑龍江、吉林等省或更北區(qū)域繁殖,冬季部分會遷徙到江蘇、安徽、江西等省的濕地越冬。3月3日,小學生蠣小鷸(網名)在太湖國家濕地公園觀鳥時,發(fā)現了黑喉潛鳥。該鳥類冬季多棲息于沿海海面、海灣及河口地區(qū),很少進入內陸。

  4月9日和12日,蘇州觀鳥愛好者分別在水八仙生態(tài)園和張家港鳳凰鎮(zhèn)記錄到斑胸濱鷸和小黃腳鷸。斑胸濱鷸繁殖于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向東至北美北部,遷徙經美洲至南美越冬。過境時偶見于我國東部、新疆等地,可能為迷鳥。小黃腳鷸主要分布于美洲,此前在我國僅在香港和臺灣有記錄。同月,蘇州濕地自然學校鳥類調查員周敏軍和張曼玲發(fā)現了一只叫聲特別的柳鶯,其外形與淡腳柳鶯極相似,經鑒定為庫頁島柳鶯。該鳥類在庫頁島、日本北部地區(qū)繁殖,在東南亞地區(qū)越冬,春秋季出現于東部沿海地區(qū)。

  9月19日,臺風“貝碧嘉”過境后,“普拉桑”即將登陸。鳥友DEAN(網名)在張家港福山塘尋找可能被臺風裹挾而來的海鳥時,拍攝到一只黑叉尾海燕。這種遠洋性鳥類繁殖于日本、朝鮮及臺灣東北部島嶼,冬季向西遷徙至北印度洋,偶見于我國山東、福建、廣東及香港沿海。11月14日,鳥類觀察員戴惠忠在鐵黃沙發(fā)現三只鷗,起初以為是蒙古銀鷗,用“懂鳥”小程序識別為西伯利亞銀鷗,后經與《蘇州野外觀鳥手冊》反復對比,并發(fā)照片給專家鑒定,最終確定為灰背鷗。該鳥類分布于亞洲東部至西伯利亞東北部、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北部沿海,常見于沿海和河口地帶。

  2024年是蘇州沖刺“國際濕地城市”的關鍵之年,這7種新記錄鳥類的發(fā)現,恰似集齊7顆生態(tài)“龍珠”,彰顯了蘇州在濕地保護方面的顯著成效。

焦點圖片

最新娛樂

焦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