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可 通訊員 秦佳)每至春季,姑蘇城內便彌漫著一股獨特的飲食氣息,許多老蘇州會投身一項別具傳統(tǒng)特色的美食活動——吃喜蛋。在極具民國風情的姑蘇區(qū)西中市上,有一家叫“吊橋代阿姨喜蛋”的鋪子,成為當下蘇州為數不多仍堅守喜蛋營生的店鋪之一。最近又到了吃喜蛋的時段,小店內生意紅火,一天可以賣上千只喜蛋。
鋪子前,每天都是一派熱鬧的景象,人流如織。其中,既有不辭辛勞跨越半個蘇州城只為重溫兒時味道的老蘇州;也有懷揣好奇心,前來蘇州旅游想要一品當地特色的游客;更不乏熱衷打卡各類新奇美食的年輕人……一時間,小小一爿喜蛋店成為一處美食打卡勝地。
談及自家的喜蛋生意,老板代海瑞的眼中滿是自豪。時光回溯到二十多年前,代海瑞機緣巧合下來到蘇州旅游,在這座充滿煙火氣的城市里,她敏銳地發(fā)現蘇州人對喜蛋情有獨鐘,自此便一頭扎進對喜蛋做法的研究之中。那時的她在閶門吊橋附近擺攤。閶門吊橋,這座坐落于蘇州外城河西北段的橋梁,不僅是溝通閶門城內外交通的重要樞紐,更是彼時居民上下班、學生上下學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蘇州繁華熱鬧之地之一。
代海瑞回憶起往昔歲月感慨萬千,那時,下了夜班的市民拖著疲憊的身軀,放學后的學生帶著活潑的朝氣,當他們能吃上一口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喜蛋時,那滿足感簡直難以言表,一句“不要太‘適意’”(蘇州方言),便是對這美味最好的贊譽。后來,代海瑞憑借多年積累的口碑和人氣,在西中市租下門面,將生意正式落地生根。如今光顧的顧客,許多都是多年來不離不棄的“老生意”,生意火爆之時,一天能賣出七八盆,多達上千只蛋。深諳老蘇州口味偏好的她,知道大家鐘情五香口味的喜蛋。制作時,她將喜蛋放入鍋中,依次加入醬油、茴香、八角、桂皮等香料,以文火慢燉,香料的味道緩緩滲透進喜蛋,每一口都充滿了濃郁醇厚的香氣,成了令蘇州人饞涎欲滴的美味。
不過,還有一種吃法更能體現喜蛋的原汁原味。”代海瑞一邊說著,一邊展示起來。只見她在一鍋清水中整齊地碼放滿喜蛋,未添加任何佐料,“先在喜蛋上開一個小口,輕輕嘬里面的湯汁,至于雞蛋部分,可以依據個人口味蘸點椒鹽食用。只有這樣直接品嘗,才能真正領略到喜蛋原汁原味的鮮美。”
在前來采買的人群中,老蘇州陳金芬顯得格外懂行。她笑著說:“我從小就好這一口,尤其是喜蛋的湯,那滋味是最絕的?,F在蘇州賣喜蛋的店鋪越來越少了,今天我專程過來買一些,就想找回小時候的味道。”在熱愛養(yǎng)生的蘇州人心中,每年三、四月份,正值小雞孵化之時,立春之后便是品嘗喜蛋的最佳時節(jié)。不過,也有部分老蘇州并未考量喜蛋的營養(yǎng)價值,只是單純地沉醉于喜蛋入口時,那種在舌尖上綻放的美妙感覺,讓人回味無窮。